P2P 借貸(peer-to-peer lending)透過線上借貸平臺提供金融服務,不僅滿足有關資金供需、補充傳統銀行服務的不足,亦有助於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惟在部分國家平臺監管不足下,國際間已衍生詐騙、挪用資金及無力償付等風險與監理問題,值得關注。此外,近期我國主要 P2P 借貸平臺家數已逐漸增加,或有建議應適度管理及協助發展。本文簡介國際上 P2P 借貸平臺發展現況,探討其營運模式、風險及監理等議題,並說明我國借貸平臺之發展及相關建議。
目錄
註:(1)全球統計範圍以歐洲、中國及美國為主。(2) *表示估計值。資料來源:(1) Statista (2018);(2) Harding Loevner (2018)
主要國家 P2P 借貸之發展經驗與借鏡
P2P 借貸(peer-to-peer lending)透過線上借貸平臺提供金融服務,不僅滿足有關資金供需、補充傳統銀行服務的不足,亦有助於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惟在部分國家平臺監管不足下,國際間已衍生詐騙、挪用資金及無力償付等風險與監理問題,值得關注。此外,近期我國主要 P2P 借貸平臺家數已逐漸增加,或有建議應適度管理及協助發展。本文簡介國際上 P2P 借貸平臺發展現況,探討其營運模式、風險及監理等議題,並說明我國借貸平臺之發展及相關建議。
(一)P2P 借貸之經濟意涵與效益
1. 基本概念
P2P 借貸又稱市場平臺借貸(marketplace lending),係指藉由群眾籌資方式,透過網路將資金提供者的資金聚集起來,貸放給資金需求者的一種小額借貸模式。由於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契機,這種透過線上平臺媒合或競價、兼具貸放與投資之模式,相較於傳統銀行,可使借款人較易取得貸款,投資人獲得更高利率的報酬,從而使兩者皆能從中受益。
2. 經濟意涵
(1)補充傳統金融不足:P2P 借貸理念緣起於為協助經濟弱勢或急需資金週轉民眾向銀行借貸較難的問題,而提供方便快速且進入門檻較低的借貸管道,形成與傳統銀行互補之經濟部門。
(2)解決經濟摩擦(economic friction)1:經營 P2P 借貸平臺之金融科技業,直接媒合借款者與貸款者(投資人),藉以降低金融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轉換的固定成本,亦即金融去中介化(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降低供需雙方交易成本。
3. P2P 借貸之效益
對社會創造之價值主要表現於促進普惠金融、增進資金使用效率及發展新的商業信用模式三方面。
(1)促進普惠金融
部分國家或地區(例如中國大陸及印度)地域幅員遼闊,區域金融服務便利性及普及度仍有不足,企業及個人資金借貸需求仰賴線上借貸方能得到滿足。以中國大陸為例,國有銀行一般只會對國有企業提供貸款,中小型或微型企業借款不易;因此,P2P 借貸平臺在民間經濟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拉脫維亞、巴西等金融設施不足的國家,P2P 借貸開啟了小型企業融資的新來源2。換言之,P2P 借貸有助於使金融服務嘉惠於所有民眾。
(2)增進資金使用效率
網路交易無地域性,借款人及投資人不受空間(國家或地區)限制;另因無實體通路,人事及設備成本降低,營運資金成本相對較低且潛在投資收益較高,較易吸引投資人,提高借貸資金媒合效率與社會資金利用率,除有助地下金融檯面化外,亦具備聚集小額資金作規模經濟使用之功能。
(3)發展新的商業信用模式
數位經濟崛起導致商業模式與金融服務態樣發生變化,P2P 借貸之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有助平臺業者運用先進
科技蒐集與分析借款人信用資訊,開發有別於傳統銀行的信用評分系統,可補充現行正規徵信機制或信評公司所建立之商業信用體系,特別是對信用邊際客戶或未接受銀行的服務者。
(二)國際發展現況與平臺營運模式
P2P 借貸發展初期,基本孕育條件與網路使用的便利性有關。其迅速興起原因可追溯自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隨著國際金融監管尺度趨嚴,銀行為提高其資本適足率,遂緊縮授信標準,個人及中小(或微型)企業向銀行申貸不易;另一方面,在貨幣寬鬆及低利率環境下,非銀行業者為滿足投資人追逐較高收益需求,紛紛架設線上借貸平臺居間媒合資金供需,貸放金額因而快速成長。簡言之,簡便、迅速、小額是 P2P 平臺與銀行競爭之 3大優勢。
1. 全球 P2P 借貸市場規模
(1)英國 Zopa 係全球最早成立的 P2P 個人金融借貸公司,其線上平臺於 2005 年 3 月設立。隨後美國 Prosper 與 LendingClub 亦陸續於 2005 年 11 月及 2006 年 8 月成立。
(2)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國家非銀行業者設立之借貸平臺增加。上(2017)年全球 P2P 貸放金額達 870 億美元,較 2016 年成長約 42.6%。
2. 主要國家借貸平臺發展情形
(1)各國發展情形不一,以中國大陸發展最快速
美國:主要有 Lending Club、Prosper、SoFi、Avant、Kabbage、Upstart 及 LendKey 等,2016 年其替代性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5市場規模達 345 億美元,年成長 22%,其中 P2P 借貸達 323 億美元。
P2P 借貸(peer-to-peer lending)透過線上借貸平臺提供金融服務,不僅滿足有關資金供需、補充傳統銀行服務的不足,亦有助於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惟在部分國家平臺監管不足下,國際間已衍生詐騙、挪用資金及無力償付等風險與監理問題,值得關注。此外,近期我國主要 P2P 借貸平臺家數已逐漸增加,或有建議應適度管理及協助發展。本文簡介國際上 P2P 借貸平臺發展現況,探討其營運模式、風險及監理等議題,並說明我國借貸平臺之發展及相關建議。
英國:主要有 FundingCircle、Zopa、RateSetter 及 ThinCats 等,2016 年其替代性金融市場規模達 46 億英鎊(約56.6 億美元),年成長 44%,其中 P2P 借貸達 40 億英鎊(約 49.2 億美元)。
澳洲:主要有 SocietyOne、MoneyPlace、Harmoney及 Wisr 等,2016 年其替代性金融市場規模達 6.1億美元,年成長 53%,其中 P2P 借貸達 5.48 億美元。
中國大陸:最早之借貸平臺為 2007 年 6 月成立的「拍拍貸」,至本(2018)年第 2 季底,全體平臺家數已達6,548家,貸款規模達1兆3,170億人民幣(約2,036 億美元),相較於 2016 年第 1 季底 5,040 億人民幣(約 774.5 億美元),近兩年增幅達 1.61 倍,增長快速(圖 2)。
日本:最早之借貸平臺為成立於 2008 年之 maneo。自 2012 年至 2016 年,家數由 3 家增加至 21 家,貸款規模由 40 億日圓(約 0.48 億美元)增加至 538 億日圓(約 4.64 億美元) (圖 3)。
韓國:第一家借貸平臺為 2006 年成立的 Money Auction。至 2015 年,平臺家數與市場規模始快速增加,至本年 5 月底,家數由 17 家增加至 178 家,貸款規模 3 兆 5,037 億韓元(約 32 億美元),較 2015年底 373 億韓元(約 0.32 億美元),增加 92.9 倍(圖4),其中前 5 大平臺合計市占率約 4 成。
(2)營運模式基本類型
依據 CGFS 及 FSB(2017)報告,分為傳統、公證(notary)、保證收益、資產負債表及發票交易/應收帳款承購等 5類模式(表 1)
傳統模式係以處理資訊為主;公證模式係指銀行參與合作撥貸,而後將債權轉讓其他投資人;保證收益模式係向出借人(或投資人)承諾一定收益;資產負債表模式為平臺業者以自有資金撥貸;發票交易/應收帳款承購則與商業交易融通為主。
依據金融活動本質作為監理基礎
國際間大抵對相同金融業務活動採相同監理標準,前述借貸模式如涉及吸收大眾資金者宜由銀行監理機關介入監管;發行有價證券者則由證券監理機關監管;其他未涉金融法令者則由民事、商業、資安等相關法律主管機關監管,惟仍須視實際業務行為,由相關權責機關會商合作(表 1)。
3. 知名平臺經營管理特色
(1)經營管理特色
國際間知名借貸平臺的經營特色,包括應用先進之信用評分系統與風險管理技術(例如英國 Zopa 及美國Lending Club),提供多元化貸款與借貸便利性,並吸引不同類型客戶交易。
(2)營運模式之成功要素
經整理上述國際知名平臺之營運模式,其成功要素可歸納如次:
運用資訊通訊設備,降低營運成本
借貸平臺在線上完成所有交易流程,無須聘僱大量作業人員,可有效減少營運資金及行政管理成本,進而有能力提高投資人收益。
顧客互動及關係管理
P2P 平臺的成功取決於客戶信任及網路服務功能。運用廣泛的新數據與掌握即時資料及分析,來偵測潛在客戶需求與商機,訂定商業行動策略,量身打造顧客體驗,並減少客戶流失,從而建立良好的形象。
有效分散借款人來源,降低壞帳衝擊
多樣化(diversification)是借貸平臺持續經營的重要原則之一,另為避免因單一或特定類型之借款人違約,衝擊投資人權益及影響平臺健全營運,亦須積極拓展並分散借款人來源。
健全徵(授)信、覆審與貸後管理機制
借貸平臺客戶多元且無法以臨櫃親訪方式辦理,多藉先進電腦設備辨識及分析客戶資料,加強徵(授)信審核作業,掌握借款人償債履約能力及強化信用管理。由於平臺借貸多無擔保,借款人違約時,帳款回收率不高,部分國家(例如日本)業者會要求借款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強化債權安全性。
提升貸款訂價系統之精確度
借貸平臺仰賴多元化徵信來源,例如公開的徵信系統或網路社群的信用評價等質化與量化的大數據,進行信用評分與利率訂價,提升風險訂價系統的精確度,確保營運收益。
立即諮詢
免費諮詢:05-2788678
產業處處長專線:0920-991708 (24/7服務)
線上真人客服LINE ID:@bznk
與我聯絡:我要留下聯絡方式
服務時間:平日10:00~17:00
(非服務時間歡迎加入官方LINE或網頁留言,如未接通我們將於12小時內回覆)